大学生们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3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1539

大学生们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3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文章转载自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又到开学季,许多高校已经陆续开学,在今天上午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就给新生们寄语:希望你们把握住时代脉络,把握好人生方向,乘长风济沧海,在融合的时代引领创新、提升境界、拓展格局,成就人生新的高度!


 这份祝福和期许是沉甸甸的,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在大学的四年里,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呢?一切从做好职业规划开始。

 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反正到了毕业,找到了工作自然就清楚了。

 但事实上,每年一到毕业季,就会接到各式各样的应届生的咨询,从几份offer不知如何选择到尝试了多种工作发现自己都不喜欢,问题五花八门,核心却指向同一点——缺少职业规划。

 所谓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根本不成立,毕竟连一个目标都没有,谈什么未来发展呢?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通过学校专业的学习、社团的活动、以及实习工作的机会中,进行初步的自我考察,完成初步的择业。

 这个阶段对于人的一生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越早做好职业规划,越有动力朝着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们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01从专业入手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现在所学习的专业,确实是经过高考志愿规划之后,做出的适合自己的慎重的选择。

 很多学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会陷入一种误区,会更看重未来的就业情况和薪资报酬,而忽略了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和个性的需求。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兴趣偏好体现在艺术上的孩子,如果去上了金融类的专业,金融类专业需要的规律性的计算性的能力和他本身喜欢发挥创造和想象的特质格格不入,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而如果当前的专业恰好是自己所喜欢的,那就可以从钻研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始,这期间,理论和实践的双管齐下至关重要。

 理论上,建议多看专业书,指望靠着一些网络课程,3天搞定GRE,一周学会编程什么 的,醒醒吧,根本就不现实。专业课上好好听讲,课后在老师那里寻求一些专业书籍的书单,多跑跑图书馆,实在不行可以去知乎等等一些专业大牛们出没的地方,也可以得到很多经验之谈。

 也不能纸上谈兵,实践才能出真知,躺在床上空想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没用的,利用寒假暑假,利用空闲时间去实习,提前接触行业,检验自己是否适合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需要做出调整,都需要依靠实习来检验。

 如果毕业后的目标是进入互联网行业,就算进不了BBA这种大牛,也有很多同类型的公司可以尝试,沉下心总能学到东西,这些经历对于未来拿到心仪的offer是非常有帮助的。

02从兴趣爱好入手

 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中认为,最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能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也就是说,遵循着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工作,更容易获得乐趣和内在的满足感,最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拥有着不少闲暇空余的时间,从兴趣爱好入手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百度的CEO李彦宏曾经说过:“各种各样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成功,只不过是看你有没有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来做事情。”

 打个比方,你喜欢音乐,但是你未必就一定成为一个歌手,你可以成为音乐、娱乐类新媒体的编辑,将自己喜爱的歌手、歌曲推荐出去,一定也会让你感到由衷的满足感,那这就是一次成功的职业规划了。

 身边有个朋友小晨,一个妥妥的追星族,本身是学习工商管理的小姑娘,为了追星学会了摄影、PS等等一系列技能,甚至线上线下为偶像打call的各种活动,也会积极组织参与,她说自己非常喜欢策划活动的一整个流程,完成一个活动,会让她很有成就感。

 毕业以后,她入职了一家广告公司,凭借着之前追星的经验,把交给她的创意和策划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在公司里获得了认可。

 把自己的兴趣嫁接到职业上,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规划。


03从校内的职业规划课程入手

 很多高校都已经专门设立了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的课程,虽然被很多学生吐槽觉得太空泛,如果校内导师经过专业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理论培训,他们所教授的内容一定会更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比如,运用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如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锚测试等等,通过测试加上日常与学生的相处,老师们势必能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找到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发展天赋潜力、培养核心竞争力、教会学生制定学业职业规划,给到迷茫的孩子更多的职业发展上的帮助。


 人生能有多少4年呢?每当遇上工作几年后开始迷茫,开始后悔大学时为什么荒废时间的咨询者时,总让人非常的惋惜,所以与其在迷茫中浪费时间,不如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打算。

 最后,想对大学生们说:你做的任何一份努力,都不是没有意义的,都会为你未来创造价值。